医药学子“循红色足迹,继承红色基因”实践团实践活动顺利展开——采访纪实

人物介绍

陈常庆,中共党员,1928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文疃镇,抗日时期曾担任妇女救国会(简称妇救会)主任、识字班队长,领导抗日救亡运动。19473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,至今已有74年党龄。(识字班: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,中国民主革命时期,在革命根据地普遍设立,以识字为主,并学习时事政治,对扫除文盲起了很大的作用,解放后有很大发展)

岗位职责

1939年,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从由山西挺进山东,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,在山东长达七年之久,其中115师司令部和山东党政机关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达4年之久。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,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。原115师政治部主任肖华曾说:革命战争年代莒南人民对我们支援很大,我们曾在莒南四年之多,山东军区、山东分局、山东省战工会、山东省参议会在抗战后期都在莒南县。解放战争时期,115师及山东军区为北占东北、南下长江、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采访纪实

陈常庆老人的家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文疃镇一个村子里,家中没有过多的陈设,院子里养了几只鸡,朴素的甚至有些简陋。老人今年已有93岁,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楚,我们的采访也是在老人的家人协助下完成的。

虽然记忆里的很多事情已经模糊,但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她报名参军的情形。“我去当兵,到了街疃村去验兵,当时去了三十多人,我是我们庄里第一个报名的,一呼百应,一大群儿童团、识字班(当地对女青年的一种称呼)都跟着我走了,只有两个人合格。’我早年间做了好多事情,当识字班指导员(现称书记),在看马庄主持文艺工作,打拍子唱歌……现在我年纪大了,什么都不能干了,但是他们现在有什么事情还是要先来问问我,我是老党员嘛,现在党和国家一直关心着我们。”在说这些话的时候,陈常庆的眼睛里熠熠生辉,对她来说当年的日子还历历在目。

解放战争期间,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驻扎在临沂市莒南县,陈常庆作为妇救会的会长,主要负责战备后勤工作和伤员救治工作。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,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,会议都是在夜晚的山沟里、玉米地里悄悄进行,开会时外面有人站岗,防止国民党人的偷袭,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51年。

陈常庆作为先进女青年的代表,带领着当地的农村破除女孩裹脚的陋习,教她们识字、读书。在淮海战役期间,为了给八路军送军鞋,陈常庆晚上就会下好通知,白天将军鞋伪装成拜访亲戚的行头,躲过国民党人的侦察。为了保证军粮供应,他们用双肩扛起沉重的扁担,步行几十里几百里将送军粮送到八路军115师驻扎地。战时,她积极参与伤员的救治工作,充分显示了妇女在革命抗战中所发挥的坚强作用。

老人的家人介绍说,受老人的影响,他们整个家庭都一心向党,祖祖辈辈也都是党员,就像入党誓词中写下的那样,永不叛党就是他们的原则。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老人的儿子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,“今年是我的母亲入党的第74个年头,也是我入党的第38年。在母亲的熏陶下,我也成了一名基层干部,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,努力为人民服务,希望将母亲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。问民之所需、急民之所盼、解民之所忧,这或许就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。

“那您一开始加入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呢?”实践队员问到。

“为人民服务。”简简单单、朴朴素素的五个字,没有一丝迟疑。

采访到了末尾,我们了解到,村子里最早入党的人是在1942年,如今参加过革命的老党员只剩下老人自己了。走出老人的家门,蝉鸣阵阵,阳光透过绿荫斜斜地倾泻下来,平淡的场景透露着农村生活的静谧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终有一天他们也会离我们远去,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,却会一直激励着我们,在平凡的日子里,努力守住不平凡的光芒。

图文来源:医药学子”循红色足迹,继承红色基因“实践团

编辑:周润楠

一审:葛佳琪

二审:亓雨琛

三审:徐文锋 董朝


Baidu
sogou